味精作為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調味料,但是據說具有致癌的風險,所以現在很多人不敢吃味精,而實際上這樣的說法是不靠譜的,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存在。為了讓大家放心的食用味精,下面介紹關于味精4大常見的謠言。
關于味精有哪些常見的謠言?
1、味精是化工品
味精雖然是一種化工產物,但是適量的食用并不會出現中毒的現象。這種想當然的想法是錯誤的,味精并不是一種化工產物,它是從糧食里面發酵出來的,是一種天然的發酵產物。從糧食里面發酵,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,是從糧食的淀粉糖后發酵成的谷氨鈉,然后再加一點鈉形成。所以從它的制作過程、原材料就能看出來,味精并不是化工品。
2、雞精比味精要好
味精和雞精作為兩種常見的調味料,各自有著各自的優勢存在。現如今雞精的廣告鋪天蓋地,而味精的廣告則沒有那么多,并且雞精的價格也比味精要貴,所以很多人潛意識里就覺得雞精這種東西比味精要好,吃飯的時候放雞精而不是放味精。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想當然了,雞精和味精成分是差不多,也可以說是一種東西。雞精比起味精來,只不過加入了一些雞肉粉和香辛料,那樣在口感上會比較多的層次,其實本質上還是味精。
3、味精會導致癌癥
吃味精是很多人的飲食習慣,并不會導致癌癥上身,不用為此而擔心。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,谷氨酸鈉加熱之后變成了焦骨氨酸鈉,它并不是一種致癌物。食物中加入味精,不僅會讓菜變得更加鮮美,而且還能夠刺激食欲,谷氨酸鈉對于治療慢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,所以還是要為雞精正名。
4、味精可以放很多
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,不要放太多的味精在菜里面。味精既然不是一種化工合成產物,而且它還有很多養生方面的功效,還能夠讓菜變得更加鮮美,所以做飯的時候自然可以放很多。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,味精和雞精在放的時候也要少量,因為這里二者都有比較多的鈉元素,而人一天是要控制鈉元素攝入的,多吃鈉對于身體健康有損,不管是鹽還是味精都要少放,重口味的飲食習慣還是要改正。
味精并不是一種不可以食用的調味料,但是每道菜也不宜放入過多的味精,在炒菜的時候少放一點就可以了。喜歡吃重口味的人還需要注意,其次除了味精以外其它的調味料也要少吃,每天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,以避免攝入量過多,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