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宮手術,醫學上又稱為刮宮術,是婦產科常進行的一項重要操作。它在清除子宮內殘留組織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。
清宮手術最主要的目的是清理子宮腔內的殘留組織。這些殘留組織可能來自多種情況,比如人工流產或藥物流產后,胚胎組織沒有完全排出,殘留在子宮內;自然流產發生不全流產時,部分妊娠物滯留在子宮腔;還有一些患者是因為葡萄胎等滋養細胞疾病,需要通過清宮手術及時清除病變組織,以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和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損害。
1.術前準備:在進行清宮手術之前,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,包括婦科檢查、B超檢查,以確定子宮內殘留組織的位置、大小和形態等情況,同時還要進行血常規、凝血功能、傳染病篩查等一系列檢查,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耐受手術?;颊咄ǔP枰谛g前禁食4 6小時,以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嘔吐、誤吸等情況。此外,醫生會向患者詳細說明手術過程、可能出現的風險及術后注意事項,確保患者充分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。
2.麻醉方式選擇:清宮手術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。局部麻醉一般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在宮頸周圍,減輕手術過程中宮頸擴張和刮宮時的疼痛。全身麻醉則是讓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處于深度睡眠狀態,感覺不到任何疼痛,整個手術過程患者處于無痛、舒適的狀態,但全身麻醉需要專業的麻醉醫生進行操作和全程監護。
3.手術操作:患者需躺在手術臺上,取膀胱截石位,醫生會對患者的外陰、陰道進行嚴格的消毒鋪巾,然后用窺陰器撐開陰道,暴露宮頸。接著,醫生會使用宮頸鉗夾住宮頸前唇,固定宮頸,再用探針探測子宮的深度和方向。之后,使用擴宮棒依次擴張宮頸,使宮頸口達到合適的大小,以便能夠順利放入刮匙或吸引器。如果是使用刮匙,醫生會將刮匙輕柔地放入子宮腔內,按照一定的順序在子宮壁上輕輕刮動,將殘留組織刮除;若是采用吸引器,則通過負壓吸引的原理,將子宮內的殘留組織吸出。在手術過程中,醫生會密切注意操作的力度和深度,避免過度刮宮對子宮壁造成損傷。手術結束后,醫生會再次用刮匙輕刮子宮壁,確保沒有殘留組織,同時檢查刮出或吸出的組織量、形態等,并送病理檢查,以明確病變性質。
1.出血:清宮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出血情況,這主要是由于手術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,子宮收縮不良或者殘留組織與子宮壁粘連緊密,在清除過程中引起血管破裂等原因導致。少量出血一般通過子宮收縮藥物等處理可以得到控制,但如果出血較多,可能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止血措施,如縫合止血、介入栓塞止血等,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2.子宮穿孔:子宮穿孔是清宮手術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。子宮穿孔的發生通常是因為手術操作不當,醫生在刮宮過程中用力過猛,導致器械穿透子宮壁。如果穿孔較小,患者可能僅出現輕微腹痛,通過保守治療,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等,一般可以自行愈合;但如果穿孔較大,或者損傷到周圍的血管、臟器等,則需要進行手術修補,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育功能。
3.感染:清宮手術后,由于子宮腔與外界相通,細菌容易逆行感染,引發子宮內膜炎、盆腔炎等。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發熱、腹痛、陰道分泌物增多且伴有異味等癥狀。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,可能會導致輸卵管粘連、阻塞,進而影響日后的生育功能,增加宮外孕、不孕等風險。
4.宮腔粘連:清宮手術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,如果術后子宮內膜修復不良,就容易發生宮腔粘連。宮腔粘連會導致月經量減少、閉經、周期性腹痛等癥狀,嚴重影響患者的月經周期和生育功能,治療相對復雜,往往需要通過宮腔鏡手術分離粘連,并配合藥物治療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。
1.休息與活動:術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,一般建議休息兩周左右。在休息期間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,但也無需絕對臥床,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輕松的活動,如散步等,這樣有助于促進子宮的恢復和惡露的排出。
2.飲食調理:術后飲食應注意營養均衡,多攝入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類、蛋類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,以幫助身體恢復。同時,要避免食用辛辣、生冷、刺激性食物,戒煙戒酒。
3.個人衛生:保持外陰清潔至關重要,術后要勤換衛生巾和內褲,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,但要注意避免沖洗陰道,以免破壞陰道內的正常菌群平衡,增加感染的風險。在術后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和盆浴,防止細菌進入子宮腔引起感染。
4.觀察陰道出血情況:術后陰道會有少量出血,一般持續3 7天左右,出血量逐漸減少。如果陰道出血量超過月經量,或者出血時間延長,伴有腹痛、發熱等癥狀,應及時就醫,排除子宮收縮不良、殘留組織未清除干凈或感染等情況。
5.按時復查:清宮手術后,患者需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進行復查,一般在術后一周左右進行B超檢查,了解子宮內是否有殘留組織以及子宮的恢復情況。如果術后出現異常情況,如陰道出血淋漓不盡、腹痛加重等,應隨時復診。
清宮手術雖然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手術,但患者在手術前后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,遵循醫生的指導,做好各方面的護理和保健工作,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,促進身體盡快恢復健康。